大器免成什么意思
大器免成指的是具备卓越才能或潜力的人或事物,无需过多的雕琢和修饰,就能够自然展现其卓越之处。详细解释:1. 基本含义:“大器”指的是具有非凡的才能、智慧或潜力的人或物。这种人才或事物通常具有超出常人的特质,能够在某些领域展现出色的表现。
根据我们的研究,《郭店楚简·老子(甲本)》就是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原文。所以,建议大家选择由荆门博物馆出版的《郭店楚墓竹简-老子甲》。
“大器免成”则是说真正的大器浑然天成,而不需要人为合成,人为合成的,再大也是小器。“大器晚成”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,后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做出大事业的人往往成就比较晚。《帛书老子》第三章是“大器免成”,而对应今本是“大器晚成”。
正确的是:大器晚成。大器晚成 【拼音】[dàqìwǎnchéng]【解释】大器:大的器物,引申为人才。本指大器物的制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。后比喻有卓越才能的人,成名或取得成就都较晚。
大器免成,很多版本是大器晚成,其实哪有早晚,所谓时间和空间原本就是心意识分裂出来的幻象,我们本来就是圆满无缺的,本自具足一切智慧,无需刻意去成为什么。
不是“大器晚成”,而是“大器免成”,何解?
当然,普通人要谋生,要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,现在叫做成为专门人才。然而,只成为专才往往为生计所束缚,得不到自由。因此,庄周提倡由技进乎道。有一技之长的人一旦意识到技的局限性之后,就可以得道,获得自由。真正的得道者始终保持各种可能性,所以不器,所以免成。
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的区别是出处不同。大器晚成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晋时王弼本的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一章。大器晚成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,后来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作出大事业的人成就比较晚。
“大器免成”这一说法相对较少见,其含义可能是指某些人或事物因其特殊的性质或环境,无需经历过多的磨砺或时间积累就能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。然而,这种“免成”并不代表其成就的价值会低于“晚成”,只是达成的方式和路径可能有所不同。
首先,"大器晚成"寓意的是卓越人才或伟大事业的诞生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,犹如优质的材料需要漫长过程才能磨砺成器。然而,"大器免成"则强调真正的伟大出自天性,无需人为雕琢,任何人为强求的成就都可能显得微不足道。尽管"大器免成"的版本更具说服力,但为何"大器晚成"的说法依然深入人心?
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?
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?作出如下解**是大器免成。“大器免成”出自帛书本《老子》,“大器晚成”出自王弼本《道德经》。有见解认为因当时m辅音与w辅音互通,“免”读作“晚”,“晚”作“免”解。大器免成,是说抽象的器物摆脱了形状构成,比喻道是抽离于具体事物的,具体事物接受抽象的关照。
不论是“大器晚成”还是“大器免成”,它们都传达了关于“大器”(即大事或重要成就)的哲学观念。前者强调了成就大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,后者则强调了真正的大事是自然形成的,无需人为刻意追求。两者都体现了老子对于自然与人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。
**付出努力 要想成为人上人必须要付出,人们没有付出的艰辛和劳苦才能做到人比别人更高的境界。人是不看,长相不看,身材的只有肯努力,坚决可以成为世界上的领先者,也会成为人们羡慕的佼佼者。我们必须勤动脑筋,善于社交发奋努力才能够成为成功人士。
【拼音读法】:dà qì wǎn chéng 【使用举例】:二位先生高才久屈,将来定是~的。(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九回)【近义词组】:后生可畏 【反义词组】:不堪造就、冥顽不灵 【使用方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年纪大才成才 【成语出处】:《老子》:“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。
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的区别
我们日常生活中说一个人晚成功,就用老子的“大器晚成”来形容他。但“大器晚成”在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其他版本中还有“大器免成”的说法。那么到底是“大器晚成”,还是“大器免成”呢?意思有什么不同吗?下面一起来了解以下吧~
1、大器晚成
大器晚成是一个成语,最早出自晋时王弼本的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一章。
原文: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;进道若退;夷道若纇;上德若谷;广德若不足;建德若偷;质真若渝;大白若辱;大方无隅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;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“大器晚成”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,后来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作出大事业的人成就比较晚。
王弼的《老子道德经注》中记载的为:“大器晚成”。
2、大器免成
“大器免成”则出自帛书本的《老子》中。
“大器免成”讲真正的大器是浑然天成,自然的,是不需要人为合成,而人为合成的,就是再大也是小器。
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《老子》帛书甲、乙本,被人们简称“帛书本”。帛书本中记载的是“大器免成”。
其实,如果真正理解了“免”和“晚”的本义,我们就会发现“大器免成”和“大器晚成”在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关于“免”和“大器免成”
“免”的本义其实是“女人生孩子”,后来另造了“娩”专门表达此义。故古籍中常有“免”通假“娩”的用法一一“娩”源于“免”。
因为“免”本是分娩,也就是孕妇要“卸货”,故引申出“去掉、除掉”之义一一免除。
因为“免”本是分娩,也就是要将胎儿“排出”体外,故引申出“排斥、拒绝”或“不可、不要”之义一一闲人免进。
“勉”是“力免”,本义是“用力分娩”或“分娩时在旁鼓励”一一勉强、勉励。
“挽”是“手免”,本义是“接生”,故引申出“拉、牵引”之义一一挽弓;古代生孩子如走鬼门关,难产时稳婆就要负责救命,同时胎儿娩出后产妇逐渐恢复原来样子,故引申出“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”一一挽救、力挽狂澜。
“大器免成”不是“大器不成”,而是借喻用法,是说“大器”之“成”就如同女人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”,需要经过漫长的孕育积累和艰辛的身心磨砺,最终才能获得成功。
关于“晚”和“大器晚成”
关于“晚”,许慎在《说文》中释“晚,莫也”(“莫”通“暮”);《广韵》中也释“晚,暮也”。
其实,这种解读是完全错误的。
许慎将汉字构成归纳总结为“六书”(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转注、假借),凡是他解释不清的都简单粗暴地归为“形声”。汉字“晚”就被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一一“从日免声”。其实,先秦以前出现的汉字几乎没有纯粹的形声字,其首先是会意字。
什么是“暮”?暮,日莫也,意为“太阳没了”一一日落。
什么是“晚”?晚,日免也,意为“太阳娩出”一一日出。
可见,“暮”是黑夜之始,“晚”是黑夜之终。
所以,“晚”的本义实为“日出”,是“黎明时刻”,是“黑夜之终”。
对整个黑夜来说,“暮”和“晚”是黑夜的两端,“晚”在“暮”之后,故引申出“在时间上较迟”、“在…之后”等。
“暮”和“晚”本是黑夜的两端,许慎却误认为“晚”即“暮”,给后人在理解古籍时造成了误导。
“大器晚成”不能简单理解为“大器迟成”,而要关注“晚”的内涵一一“大器”之“成”如同“日出”,是在漫长的黑夜中慢慢改变积累,最终喷薄而出。
“大器免成”和“大器晚成”
“大器免成”和“大器晚成”都是借喻用法:
“大器免成”是借喻“分娩婴儿”,分娩前有个漫长的怀孕期。
“大器晚成”是借喻“分娩太阳”(日出),日出前有个漫长的黑夜期。
二者实质上讲的都是需要“量变”过程才能迎来“质变”,即“厚积薄发”。
这让我想起了孟子曰: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……”
所以,不必纠结,古人写“大器晚成”和“大器免成”都是一个意思,只不过我们用现在的汉语认知是无法正确理解它们罢了。